臭梧桐叶介绍
臭梧桐叶,中药名。为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的干燥叶。具有祛风除湿,平肝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眩晕头痛,风疹湿疮。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平肝止痛。
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眩晕头痛,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9-15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刺槐素-α-二葡萄糖醛酸苷等;还含臭梧桐糖苷、海常山苦素,海州常山素A,B等。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小枝类圆形或略带方形,直径约3mm,黄绿色,有纵向细皱纹,具黄色点状皮孔,密被短茸毛,稍老者茸毛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木部淡黄色,髓部白色。叶对生,多皱缩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广卵形或椭圆形,长7-15cm,宽5-9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截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上面灰绿色,下面黄绿色,两面均有短柔毛;叶柄长2-8cm,密被短柔毛。花多枯萎,黄棕色,具长梗,雄蕊突出于花冠外;已结实者,花萼宿存,枯黄色,内有一果实,三棱状卵形,灰褐色,具皱缩纹理。气异臭,味苦、涩。以花枝干燥、叶色绿者为佳。
饮片性状
为长短不一的丝片,多皱缩卷曲,表面灰绿色或浅黄棕色。叶脉羽状,全缘或有波状齿,叶两面均具茸毛,尤以下表面叶脉处为多。气特异,味甘、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