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隔山消介绍

隔山消介绍

隔山消介绍

隔山消,中药名。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隔山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ayle ex Wight的块根。具有消食健胃,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脾胃气滞、脘腹胀痛、痢疾等。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健胃,理气止痛。

主治

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脾胃气滞、脘腹胀痛、痢疾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不良反应

1、过量服用会产生中毒反应。临床表现为流涎、呕吐、癫痫性痉挛、强烈抽搐、心跳缓慢等。

2、如处于痉挛之前,可催吐、洗胃及导泻;内服蛋清、牛奶或活性炭,并服镇静剂预防痉挛;如发生痉挛,可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等穴位,注射苯巴比妥或可乐静,用水合氯醛灌肠,同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必要时给氧和对症治疗。

3、其毒性成分不明,过去认为可能是萝摩毒素,后认为可能是强心苷,尚需深入研究。

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易引起中毒。

化学成分

隔山消含多种混合苷,以及磷脂成分、游离糖、维生素、氨基酸等。

药理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白首乌总苷对S180肉瘤等四种瘤株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增强正常动物及荷瘤动物的免疫功能。Car甾体苷能明显增强免疫受抑小鼠对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显著提高免疫受抑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和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并可恢复和增加胸腺、脾脏的重量。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白首乌总磷脂对离体蛙心有明显的强心作用。白首乌总苷有降低机体耗氧量,延长缺氧条件下动物的生存时间,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对乙酰苯肼造成的溶血性贫血。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首乌总苷对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肝细胞内RNA及蛋白质合成增加;对乙酰苯肼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首乌对D-氨基半乳糖造成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有防治作用,能提高肝损大鼠的存活率,降低血清胆红素,降低转氨酶,显著提高肝细胞酶的活性。

4、此外,白首乌能提高衰老动物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脂质生成。水溶性成分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总磷脂可促进家兔耳毛的生长。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主腹胀积滞。

2、《分类草药性》:消食积,下乳,补虚弱。

3、《陕西中草药》:滋阴养血,健脾顺气,镇静止痛,催乳。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饮食积滞,单味使用即有效,如单用粉剂,治食积饱胀(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单味水煎剂治小儿痞块(《陕西中草药》);若与鸡矢藤、鸡内金同用,可治小儿疳积,宿食不消(《四川中药志》)。

2、治脘腹胀痛,常配青木香、砂仁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若与柴胡、香附、白芍等同用,可治肝郁气滞的胁痛食少。

3、治乳汁不下或不畅,单用本品炖肉食以催乳(《陕西中草药》)。

4、治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昏耳鸣,失眠健忘,须发早白,脱发。单用久服有效。肾虚腰痛、足膝酸软,配续断、怀牛膝、杜仲等;阳痿遗精,配菟丝子、淫羊藿等;头昏耳鸣、失眠健忘,配当归、酸枣仁、远志、合欢皮等。

5、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常配鸡内金、山楂、麦芽等同用。

6、治痈疮红肿,烫伤,毒蛇咬伤等,均可用鲜根、叶捣烂外敷。汤火烫灼,可研粉调涂;毒蛇咬伤,可加青木香、杜衡研粉服。此外,用于产后腹痛,可取白首乌加生姜、红糖、黄酒同炖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1月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沙。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或纺锤形,长10-20cm,直径1-4cm,微弯曲,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破裂处显黄白色木部。质坚硬,折断面不平坦,灰白色,微带粉状。气微,味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