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山茶花介绍

山茶花介绍

山茶花介绍

山茶花,中药名。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红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的花。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白痢,血淋,血崩,带下,烫伤,跌扑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主治

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白痢,血淋,血崩,带下,烫伤,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外用:研末麻油调涂。生用长于散瘀,炒用偏于止血。

注意事项

中焦虚寒而无瘀者慎服。

化学成分

花含黄酮类,三萜类,鞣质类,甾醇类成分;还含有山茶皂苷I、II,可可豆碱等。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早期提取的山茶鞣质给大鼠或小鼠灌胃1-3个月,能抑制移植性软组织肿瘤的生长,并抑制9,10-二甲基-1,2-苯并蒽(I)诱导的横纹肌肉瘤的形成。山茶苷给小鼠灌胃2.5个月也能减少同时局部应用I诱发的皮肤乳头状瘤和癌。由花蕾中提取的山茶鞣质B也有显著抗肿瘤作用,10mg/kg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寿命。

2、其他作用:叶和花瓣中含有的山茶皂苷I和II能使真菌的分生孢子异常出芽。

相关论述

1、朱丹溪:“(治)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并用红者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引自《纲目》)

2、《纲目》:“治汤火伤灼。”

3、《医林纂要》:“补肝缓肝,破血去热。”

4、《百草镜》:“凉血破血止血,涩剂也。消痈肿、跌扑,断久痢,肠风下血、崩带、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灸疮。”

5、《本草再新》:“治血分,理肠风,清肝火,润肺养阴。”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吐血咳嗽:宝珠山茶,瓦焙黑色,调红砂糖,日服不拘多少。(《不药良方》)

2、治血痢:大红宝珠山茶花阴干,为末,加白糖拌匀,饭锅上蒸三四次服。(《救生苦海》)

3、治乳头开花欲坠,疼痛异常:宝珠山茶焙,研为末,用麻油调敷。(《纲目拾遗》)

4、治白带:鲜白茶花、锦鸡儿各30g,鲜玉簪花、三白草各15g,白及60g。炖猪膀胱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5、治尘埃沙石入眼:山茶花(去蒂)10个,鼠粘子一钱。上二味为末,服二三匕妙。(《名医方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花朵盛开期分批采收,晒干或炕干。在干燥过程中,要少翻动,避免破碎或散瓣。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花蕾卵圆形,开放的花呈不规则扁盘状,盘径5-8cm。表面红色、黄棕色或棕褐色,萼片5片,棕红色,革质,背面密布灰白色绢丝样细绒毛;花瓣5-7或更多,上部卵圆形,先端微凹,下部色较深,基部连合成一体,纸质;雄蕊多数,二轮,外轮花丝连合成一体。气微,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