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鸡头介绍
昏鸡头,中药名。为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熄风,散瘀止血,驱钩虫、蝈虫、绦虫、蛲虫的功效。主治感冒,热病斑疹,痢疾,肝炎,吐血便血,血崩,带下,乳痈,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熄风,散瘀止血,驱钩虫、蝈虫、绦虫、蛲虫。
主治
感冒,热病斑疹,痢疾,肝炎,吐血便血,血崩,带下,乳痈,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化学成分
根茎含鞣质、挥发油、树胶、糖类、氨基酸,以及贯众甙,贯众任甙,黄芪甙,异槲皮甙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血虚头昏痛:昏鸡头配黑鸡炖服。(《四川中药志》)
2、治肠中寄生虫病:昏鸡头、使君子肉、槟榔、榧子。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根茎,采挖后除去须根及地上部分,晒干备用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短小,形如鸡头,黑褐色;长5-8cm,粗3-4cm。表面密被多数叶柄残基,并有棕黑色弯曲的细根,顶端部有红棕色微带光泽的鳞片。叶柄残基瘦小,断面呈四方形,维管束3-4个,气微,味淡。以根茎大、须根少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