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过坛龙介绍

过坛龙介绍

过坛龙介绍

过坛龙,中药名。为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A.cum retz.;A.amoenum wall.】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热,利湿,消瘀,散肿。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腹泻,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损伤,烫伤,外伤出血,疔疮。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消瘀,散肿。

主治

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腹泻,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损伤,烫伤,外伤出血,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撒,或调敷。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甙、有机酸、氨基酸、酚类及糖类。

药理作用

抗菌,止血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疮毒,研末敷之,疮破不可擦。”

2、《岭南采药录》:“治痰火结核,功胜夏枯单。理湿热便血,治夹色,均水煎服。捣烂外敷治百足咬伤,理跌打损伤肿痛。”

3、《广西药植图志》:“内服治砂淋,白痢。外用治刀斧伤,止血生肌收口,续筋骨。”

4、《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痛消肿。治痢疾,湿热腹泻,便血,跌打,烫火伤;洗疮,排脓散肿。”

5、《岭南草药志》:“清利表里热及郁滞,舒筋活络定痛。”

6、《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清热利尿,降火消瘀。治瘰疬。”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取鲜过坛龙4两(干者2两),加红糖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儿童用量减半。服至症状消失为止。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10例,一般症状平均3天改善,黄疸消退平均4.5天,肝肿大2个月后复查有不同程度缩小,肝功能恢复平均28天。治疗小儿无黄疸型肝炎6例,一般症状改善平均3天,肝肿大2个月后复查部分病例恢复正常,肝功能恢复平均28天。治疗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5例,一般症状改善平均5天,黄疸消退平均12.5天,肝肿大2个月后复查,压痛消失、肝大缩小,肝功能恢复平均30天。治疗成人无黄疸型肝炎40例,治疗后仅20例一般症状有所改善(平均6天),肝肿大均无改变,肝功能5例恢复正常,10例进步,但不稳定。实践证明,过坛龙用于急性肝炎早期,疗效较高;而对慢性肝炎则无明显效果。对无黄疸型肝炎虽有疗效但不理想。副作用:服药后部分病例出现恶心、胃口减弱,及头昏、胸闷等反应,停药后即消失。

相关配伍

1、治痢疾:过坛龙全草一两,洗净捣烂,加冷开水同擂,去渣取汁,用白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2、治红白痢疾:过坛龙、风尾蕨各二两。煎汤服。如白多加过坛龙量,减风尾蕨量,红多则反之。(《广西药植图志》)

3、治湿热黄疸:过坛龙全草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4、治砂淋:过坛龙二至三两。银器同煲水服。(《广西药植图志》)

5、治肺热咳嗽,带下:过坛龙全草一两,加冰糖,水煎服,连服三剂。(江西《草药手册》)

6、治小儿高热抽搐:过坛龙鲜叶五钱至一两。捣烂,加冷开水擂汁服。(《江西民间草药》)

7、治吐血:过坛龙根、血见愁根(又名青藤)各二两。加入瘦肉或猪脚煮服。(《岭南草药志》)

8、治瘰疬:过坛龙根二两,墨鱼二两。加水同炖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9、续筋驳骨:过坛龙捣烂,酒炒热敷。(《广西药植图志》)

1、0、治烫火伤:过坛龙叶晒干,研极细末,用麻油调和涂搽。(《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1、1、外伤出血,生肌收口:过坛龙晒干研末撒敷。(《广西药植图志》)

1、2、治头面疔疮:过坛龙根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1、3、治阴囊红肿:过坛龙、霸王草。晒干烧灰,调高梁酒搽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1、4、治牙痛:鲜过坛龙约三两。用清水煎汁,频频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