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勿是什么字
古代汉语中,“无”与“勿”字作为否定副词,语音相近,用法相通。
“无(毋)”、“勿”用在祈使句命令句中着力于表示对某种行为的禁止或劝阻,前人称之为“禁戒之辞。表示禁止或劝阻,可译为“不要”、“别”。例如:
①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②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选进》)
③ 大毋侵小。(《左传•误用公十九年》0
④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张释之列传》)
⑤ 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以十五年》)
⑥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
“毋”(无)、“勿”用在叙述句中的动词前,表示不实行某种动作行为,可译为“不”或“不用”。例如:
① 若又勿坏,是无所 以重罪也。(《子产坏晋馆垣》)
②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③ 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以书•蒯通传》)
④ 君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⑤ 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