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濮间的著名典故
“濠濮间想”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濠”、“濮”来自于《庄子·秋水》中两则故事,本是两条河流的名字。一则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在二人的论辩中,表现出庄子充满了对鱼乐境界的向往。庄子曰:“我知之濠上”,他于濠上悟出了性灵的自由是多么难能可贵。
另一则故事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杆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里,庄子通过巧妙的问答,表达自己的人生旨趣,不在庙堂,而在山林。曳尾于涂,方有无上快乐。
这两则故事的内容,被《世说新语》糅合为“濠濮间想”,它是一种山林之想、自由之想,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亲和无间的情怀。“濠濮间想”,也成为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境界,中国艺术家的一种重要情怀。中国艺术强调,和谐的根本在于人对自然的回归,在与自然的亲和中感受无上乐趣。“濠濮间想”的境界是一种自由的境界,和谐的境界。解脱人为的障碍,回到自己本然的生命之中,与山水林木共欢乐,伴鸟兽禽鱼同悠游,感受人与自然的通体和谐。“濠濮间想”者,云水之乐、山林之想也。其实,并不在山林云水本身,而在人的心态。心态自由、平和,当下即是云水,庙堂即是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