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里带有天涯的诗句
看这“天涯”二字,真是让人“远方莺啼绿映红”啊!十来个诗人咏叹“天涯”,有人认为是思念,有人觉得是孤独,甚至有人说是理想国。但我们不妨翻个个儿,问问这些诗人,到底藏着什么心事儿。
首先,咱们得想一想,“天涯”是个什么样的意象?是遥远的距离,还是无尽的思念?白居易、李商隐等大佬们,用“天涯”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比如杜甫在《野望》中写道:“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这里的“天涯”让人感觉到的是无尽的愁绪,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则充满了对共同时光的珍惜。
再想想,这些诗人都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下?盛唐时期,社会动荡,战火纷飞,很多文人离乡背井,漂泊他乡,自然容易思念故乡,感慨人生。例如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写道:“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这句诗里,“天涯”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一种人生际遇的感慨。
再深入一步,这“天涯”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是在时间上的遥远还是空间上的遥远?在李商隐的《凉思》里,“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这里的“天涯”更多是空间的遥远,隔着千山万水,思绪难以传达。而张籍的“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则将“天涯”赋予了时间上的厚重感,仿佛隔着时光。
其实,“天涯”这个意象在唐诗中,不仅仅是表达思念和孤独,更是这些文人们内心深处对理想和归属感的永恒追寻。他们或许渴望归隐山林,或者希求功名利禄,但最终都在“天涯”这个意象中找到了共鸣。正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所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道出了“天涯”意象的精髓:无论多远,只要有知己相伴,就是“比邻”。
所以,当我们再读这些“天涯”诗句时,不妨想一想:这些诗人到底在寻找什么?是归途,还是归人?或许,我们也能在“天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r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r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r 张籍《没蕃故人》: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r 李商隐《凉思》: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r 温庭筠《送人东游》: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r 杜甫《野望》: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r 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r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r 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