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古文中的盛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的盛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的盛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的盛的意思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氏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音成。【说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书·泰誓】牺牲粢盛。【传】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耕耨王藉,以共齍盛。【注】谓黍稷稻粱之属,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左传·哀十三年】旨酒一盛。【注】一器也。【礼·丧大记】食粥于盛不盥。【注】谓今时杯杅也。

又【广韵】受也。【诗·召南】于以盛之,维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白盛。【注】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

盛服,严饰也。【左传·宣二年】宣子盛服将朝。【注】盛,音成。本或作成。

又防隄也。【尔雅·释山】山如防者盛。【疏】盛,读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前汉·郊祀志】日主祠盛山。【注】在东莱不夜县。【注】盛,音成。

又国名。【公羊传·隐五年】秋衞师入盛。【注】盛,音成。【左传】作郕。

又【唐韵】丞政切【集韵】【韵会】【正韵】时正切,成去声。【博雅】多也。【广韵】长也。【增韵】大也。茂也。【易·系辞】日新之谓盛德。【礼·月令】生气方盛,阳气发泄。【中庸】官盛任使。【史记·循吏传】世俗盛美。【吕氏春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又极也。【庄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犹嘉也。【张衡·东京赋】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于神明。

又受物曰盛。【前汉·东方朔传】壷者,所以盛也。【师古注】叶音去声。

又地名。【前汉·武帝纪】南巡狩至于盛唐。【魏书·神元帝纪】魏始祖迁于定襄之盛乐。

又姓。【后汉·西羌传】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时盛国之后。【穆天子传】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赐之。上姬之长,是曰盛门。【注】盛,国名,盛姬,王同姓也。

说文解字

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声。氏征切。

说文解字注

黍稷在器中㠯祀者也。盛者、实于器中之名也。故亦器爲盛。如左传旨酒一盛、丧大记食粥于盛是也。引伸爲凡丰满之偁。今人分平去。古不分也。

如左传盛服将朝。盛音成。本亦作成。从皿。成声。形声包会意。小徐无声字。会意兼形声也。氏征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