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沼地名由来详解
中国灵沼是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灵沼街道海子村村边的一个巨人脚印形的大池塘,叫沼池。当年周文王姬昌组织了很多人把这个池塘开挖大了一些,才尊称为灵沼并沿用至今,长安县灵沼街道也得名于此。
灵沼出自《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灵台、灵囿、灵沼,也被称作“西周三灵”,其遗迹均在今日灵沼街道办。
灵沼这个池塘在3000多年前,周文王认定了这是他1000多年前的34世祖――姬弃(后稷)的诞育之地,中国的农耕文明是从这里发祥并传播开来的。周文王在公元前1059年认祖归宗,将其部族从西岐迁回后稷故里---灵沼。他在这里完成了推翻殷纣王朝的战略部署,奠定了周王朝的八百年江山。他将周王室的祖祠修建在沼池旁边,就是现在户县董村西侧,这里供奉着他的35世祖帝喾,34世祖姬弃(后稷),23世祖姬刘,他的爷爷太王姬亶父和他的父亲西伯侯姬历,这些对周王室有建树的五位先祖祖祠,后世也称五王庙
五王庙离中华民族的第一个京城――丰京仅三里之遥。他在这里的僻壅,为周王朝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和管理人才,并为周王朝开国制定了典章制度。他在这里继续推演八卦,并完成了哲学巨著《周易》。在扩建沼池的时候,用开挖的土方堆积了灵台,又在周边修建了方70里的灵囿。对应咱们陕西关中农时的24节气,也是周文王在灵台这里长期观察并开始制定的,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灵沼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之地,是农耕文明的发祥之地。在这里发生的故事,整整影响了中华文明四千年之久,中华民族过去的礼仪文化、治国典章,都是出自这里,道教、儒教无不以宗周文化为祖。不是咱们要叫“中国·灵沼”,是周文王认定的后稷故里,所以才能这么叫的。最早的“中国”二字,是在1963年宝鸡县贾村镇发现的何尊铭文中出现“中国”的,这个何尊是周成王5年所制,也就是周朝建国第十五年的时候铸造的。
“中国”指的是成周即周朝第一、二、三任天子—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和周康王姬钊时期所在的丰镐地区,指的就是咱们这里,历史中的成康之治,也指的这个时间段。
我们应该想想,灵沼这里在历史上都发生过什么?《诗经》中记载了“王在灵沼”,为什么周文王要在灵沼而不在其他地方?因为这是他的先祖后稷诞生之地,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之地,也是进入中原的战略要地。灵沼这个地方,应该不只是莲菜长了九个眼,不该只是一片芦苇荡和毛蜡园,也不该只是阴水阳水这些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