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圣人不出其间必有命世者焉”
人们常说世事无常,旦夕祸福,皆由天定。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种种说法似乎已经认定人从生下来后。一生的轨迹就已经注定,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偏离既定的轨道。
孔子—儒教创始人,儒教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按理说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儒,对于人生应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但却也相信命运的存在,曾发出被后世广为流传的:“五十知天命”言论。孔子“信命”与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列国间奔走,到处与君王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想凭一身学识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无奈到最后却碰了一鼻子灰。
因此他认识到。个人再如何优秀若是无法得到命运的青睐,也是无法改变人生的轨迹。孔子的信命,主要认为命运太过强大,自身力量又太过弱小,无法与之抗衡,唯有顺从一途。也因此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言论流传在人间。
相较于孔子的消极顺从。孟子安身立命的主张就显得柔顺多了。孟子在《孟子•尽心上》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意思是说,不管命长命短,我都不三心二意,只专注自身发展等待天命。是为安身立命之说。
又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近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意思是说,天底下人的祸福吉凶,无一不是命运。只要顺势而行接受的就是正命,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立于危墙之下。
尽力去行正道死的人所受的是天的正命。犯罪而死,所受的就不是天的正命。孟子虽然认为天命不可抗。但是要行正道,行仁义之事才是顺应命运,行不义之事就是违背天命。不会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