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儒家文化倡导的原则

儒家文化倡导的原则

儒家文化倡导的原则

儒家思想提倡华夏的原则

孔子儒家思想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和的精神、仁的精神、及礼的精神。

中国作为二个封建大国在近两千年来的历史发展很少有侵犯外域的战争,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的高度发展,虽然民富国强,但也没有向四域扩张。我认为这与孔子和的精神密切相关。

孔子和的精神的否定形式就是不争(不义之争),因此孔子是一位强烈的反战主义(不义战争)者,一位和平主义者。中国人历来鲜有决斗,历来尚文不尚武,可以说皆受不争思想的陶冶和影响。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9次提到“仁’的确是不厌其“繁”,但对它的理解却歧义纷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仁主要是“爱人”,作为内在的道德修养,仁的基本精神就是爱人。

孔子所讲的“仁”是一般人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作为仁者爱人的一个恰当解释。这里谈的是对待他人的平等态度,也就是将心比心,自己需要的,要想到别人也同样需要,自己想做的事要想到别人也同样想做,要尽可能地帮助别人。

如果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着对他人的善良和帮助的话,那么它的另一个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体现着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所以孔子的仁学,倡导仁德,最低要求是承认人的存在和尊严,这种古典的人道主义,成为中华民族仁爱宽容精神的主要源头。

在孔子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礼。礼是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孔子礼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也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向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其泱泱大国之风范,温润如玉之风度,温良恭俭让之举止,堪为世界文明之楷模,它们都出于孔子礼的精神。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孔子儒家思想尽管自身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缺点,但它所蕴含的热爱自然和生命,热爱和平和生活的品格,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高尚气节,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美德,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讲求道德理性的修养方法都已深层次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国魂之中。

考研指导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