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你会吟诵哪首诗呢
吟诗贵在吟,次贵在诗,感情到位了,声情并茂,如倾如诉,如临其境,让人久久不能回味。加上好诗,更是愈吟哦愈沉迷其间,自我陶醉。诗人笔下的诗情画意,再加上古诗词特有的节奏感和平仄韵的顿挫之音,感情饱满,画面唯美,意境深幽,不知不觉,就陷入了不能自拔、置身于旁若无人的美妙境地。
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吟着吟着,感情出来了,一首诗的优劣质量也会存现于脑海自动打分。好诗不厌百回读,意思流畅,情感表达自然,读起来就不费劲,反之,读着读着,就像磁带卡壳一样,总之,是读不下去了。会读诗的人,对于写诗,会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李白的两首七绝,读过之后,就发现,如: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有点语气重叠,“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有点意境重叠。总之,诗仙也有瞌睡之时。
写好诗,读诗要好,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到沉处自朦胧。秋高气爽,林木潇潇,是读书的好时节。读李白诗,离不开激情豪迈,读杜甫诗,离不开深沉稳重,读杜牧诗,离不开温柔大气,读李商隐的则需要感情细腻,脉脉依依。每个人的写作风格不同,咏读语气也各有特色。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读完之后,不觉内心苍凉,一种重重的无助感涌上心头。再读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自然亲切,淡泊名利,无形无迹。不知不觉的就有时光放慢脚步的感觉。再看看词帝李煜的(忆江南)
闲梦远,
南国正清秋,
千里秋江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江山风雨,故园秋色,淡淡忧愁,不砌自来。茫然无助的画面感如境如幻。再读毛主席的秋诗,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苍天万里霜。
读着读着,就有了笑看风云,闲庭信步的悠然心态,以诗言志,诗是心声,秋天,读好诗,读秋诗,无疑是合适的,读着读着,又有了时空隧道之感。蟹肥菊黄秋读诗,萧瑟之中,又凭添了几分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