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什么意思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什么意思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什么意思

道德经》中“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提醒人们胸怀若谷方可成功。

不自夸、不彰显、不夸耀、不高大,四句话说明一个道理人要谦虚。

谦虚为人,是儒道文化的重要思想内容,更是道家文化的精髓所在,道家文化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就包含了做人要谦虚谨慎、放低身段的深意。

本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如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