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关于虾的诗句典故成语

关于虾的诗句典故成语

来来来,咱们今天聊聊虾!别小看这小小的水族,它可是在诗词里露过不少脸呢!白居易的《虾蟆》里,虾蟆被描述得有点“蠢蠢无用”,但在韩愈的诗里,它又成了“无理取闹”的典型。唐彦谦的《索虾》则直接把虾捧上了餐桌,成了“朱衣侯”。蒋贻恭的《咏虾蟆》更是用幽默的口吻,调侃了虾蟆的“小身材大脾气”。

问题来了,虾蟆在诗词里为啥一会儿被贬,一会儿被捧?难道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也爱“双标”?其实啊,这背后反映的是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虾蟆虽小,却能引发大思考,比如它们的生态习性、在食物链中的位置,甚至是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那咱们现代人能从这些诗词中得到什么启示呢?首先,无论是虾还是虾蟆,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次,诗词中的“双标”现象提醒我们,看待事物要多角度、多层次,不要一味地贬低或抬高。最后,这些诗词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虾或虾蟆,不妨多想想它们在诗词中的“前世今生”,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哦!

关于虾的诗句典故成语

1、《虾蟆》唐. 白居易

嘉鱼荐宗庙,灵龟贡邦家。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

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

岂惟玉池上,污君清泠波。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姮娥。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

2、《答柳柳州食虾蟆》唐. 韩愈

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强号为蛙哈,于实无所校。

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疱。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我弃愁海滨,恒愿眠不觉。叵堪朋类多,沸耳作惊爆。

端能败笙磬,仍工乱学校。虽蒙勾践礼,竟不闻报效。

大战元鼎年,孰强孰败桡。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

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猎较务同俗,全身斯为孝。

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棹。

3、《索虾》唐. 唐彦谦

姑孰多紫虾,独有湖阳优。出产在四时,极美宜于秋。

双箝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

所以供盘餐,罗列同珍羞。蒜友日相亲,瓜朋时与俦。

既名钓诗钓,又作钩诗钩。于时同相访,数日承款留。

厌饮多美味,独此心相投。别来岁云久,驰想空悠悠。

衔杯动遐思,啰口涎空流。封缄托双鲤,于焉来远求。

慷慨胡隐君,果肯分惠否?

4、《咏虾蟆》唐. 蒋贻恭

坐卧兼行总一般,向人努眼太无端。

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