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孔子几岁见齐景公

孔子几岁见齐景公

孔子几岁见齐景公

齐景公询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说:“当君王就要尽君王的道理,当臣子就要尽臣子的道理,当父亲就要尽父亲的道理,当子女就要尽子女的道理。”景公说:“说得太好了!如果君王不尽君道,臣子不尽臣道,父亲不尽父道,子不尽子道,就算有俸禄粮饷,我能够安心享用吗?”

名句的故事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见齐景公时是三十五岁,因鲁国内乱,孔子才前往齐国。为了接近齐景公,孔子还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到了隔年,齐景公向孔子问为政之道,孔子表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政在节财”。孔子会如此说,是因为当时齐国由陈氏大夫独揽大权,搞得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齐景公有许多小老婆,又不肯立太子,因此人心浮动、国无宁日。

齐景公相当赏识孔子,想要封一块地给他,但因当时齐国宰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之后,孔子回到鲁国,渐渐得到倚重,由中都宰升任司空,五十几岁时做到可以参与国政的大司寇,使得鲁国显现“励精图治”的气象。

不过,这使得一心想把鲁国当成附庸的齐国大感不安,齐景公派遣使者前往鲁国,要求与鲁定公夏天时在夹谷(今山东莱芜)会盟。原本齐景公打算在两国会盟中压迫鲁国屈服在齐国武力之下,因有孔子的据理力争,鲁国反倒将过去被齐国强占的大片土地争取回来,是鲁国史上少有的外交胜利。

齐景公终究没有听进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劝告,后来因为继承人不定,招致陈氏弑君篡国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