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举头西北浮云 一句周瑜用了什么典故

举头西北浮云 一句周瑜用了什么典故

说到古文,总觉得那群古人天气预报特别准。比如辛弃疾的那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不就是在说天上一朵云的造型特别帅吗?这西北的浮云,远远看去就像一顶车盖似的,多高逑啊!但可惜这云没事儿就跟风浪过不去,明明可以飘着看风景,非得蹭上一阵风,最后还得被吹得四分五处。

说曹丕的“杂诗·西北有浮云”,原意是说这浮云可惜没遇到好时候。偏巧遇上了飘风,那这场风云交加的好戏就不用等了。但到了辛弃疾那里,这朵浮云就变得异常有深意。他的诗里“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一开头就给人一种天地苍茫、风云变幻的感觉。这就不单单是说一朵云了,而是蕴含了无限的人生况味。

想想也是,咱们中国古人最会把自己的情绪写进自然景观里。这朵浮云,可能就是作者心中的一块阴霾,说不清是国家的未来,还是个人的命运。但你方唱方着意,这朵云还自顾自地飘着,谁也别想停它一下。这不是和咱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是一样的吗?明明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它就是不肯让一步。”

举头西北浮云 一句周瑜用了什么典故

源于曹丕的一个典故《杂诗·西北有浮云》: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意思: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

宋代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原文: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