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中的文化散人是什么
“散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ǎn rén,指那些平庸无用的人或不为世用的人,也指闲散自在的人。
出处:
1、《墨子·非儒下》:“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
2、《庄子·人间世》:“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3、唐·陆龟蒙《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覊限,为时之怪民,束於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
4、宋·司马光《和宇文公南途中见寄》:“深慙白首恋微禄,不向青山为散人。”
5、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云水散人,拙於应对,不如避之为佳。”
例句: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候家。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3、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