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保险行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清朝闭关锁国的制度下,中国只保留广州一地,作为与世界交流的窗口。也正是如此,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便是由英国的怡和洋行、宝顺洋行在广州创立的谏当保安行。
这家保险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英国的鸦片贸易做服务。因为是在广州成立的,因此又被称作广州保险社。等到1835年,这两家洋行不想再继续合作下去,于是宝顺洋行退出谏当保安行,独自开办了有宁保险行,这是中国的第二家,也是外商在中国创办的第二家保险公司。
再过几年,那就是1842年。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朝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允许英国商人在华自由贸易。再加上后来一系列的不平等屈辱条约,这让西方资本犹如饿虎扑食般的涌入中国市场,开设保险机构,扩张业务领域,逐渐的垄断中国保险行业。
在这种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造成中国资金大量外流的情况下,中国人奋发图强,自办保险公司的思想被唤醒,因此在1865年,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标志着我国打破外商保险公司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开辟了先河。
除了义和公司保险行,还得提到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因为轮船招商局打破了西方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因此西方的保险公司对轮船招商局是百般刁难,不仅收取高额保费,出现事故需要理赔的时候还想尽理由拒赔。
在这种情况下,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决定创办更多自己的保险公司,以此来跟外商保险公司抗衡,因此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济和水火险公司相继成立,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商保险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冲击。
从1865年到1912年间,光是在上海,就有36家保险公司成立,尤其是在1912年7月1日吕岳泉等人在上海创办的华安合群保险公司,甚至还让黎元洪,冯国璋成为他的董事,可谓是背景深厚。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欧洲,资本也不例外。再加上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引起民族对中国保险业的支持。这段期间,中资保险机构不断创办,可结果因为经营不善,有不少都被迫关闭。
随着时间进入19世纪20年代,银行资本开始涉足保险行业,因此出现了太平水火保险公司。而这家公司,便是如今中国太平保险有限公司的前身。
凭借着银行资本以及银行的众多网点,中国的保险行业迎来飞跃式发展,各分支机构也遍布各大城市,甚至还进入东南亚市场。在国际上,中国的保险行业终于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不过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保险行业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巨大冲击,中国的保险行业也因此陷入了停滞。
如果从1805年开始算起,保险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两百多年,但是和西方发达成熟的保险市场相比,我们还有诸多不足,还需要向西方国家深入学习。相信随着中国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保险一定能更加的诚信化,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