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学说是
《孟子·滕文公上》云:“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性善说”传世两千多年,称是称非,论者不绝,各执一端,形同水火,难求正解。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其《告子上》云:“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对此,人们很容易冒出这样的问题:既然人性都是善的,那么,这世界上为什么总是有人在为不善呢?孟子认为,人之为不善,是反人性的力量作用的结果。这就像与水性向下相反的力量能使水向上一样,“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人性的力量足以抵御反人性的力量,其人为善;反之,则其人为不善。
“性善说”的“性”,或云“人性”,其内涵是什么?名称与内涵相比,重要的是内涵,而不是名称。要了解孟子的性善说,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其“性”——或云“人性”——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