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道的影响
1、孔子之道促进人类强调人的社会性存在。2500年前,孔子创立了儒学,孔子思想的突出特点在于对以前数千年文化的继承总结、凝练提升。孔子“天下为公”观念指人的公德意识和公共意识,强调人的社会性存在。儒学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考虑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处理人情和人义、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2、孔子之道促进仁爱精神的传播儒家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儒家的“仁爱精神”、“敬畏观念”,对于人的道德培养,尤其对于青少年的是非观、价值观培育有重要价值。
3、孔子之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孔子之道的核心主张有:
1、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2、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3、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4、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5、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