粢醍在堂,澄酒在下什么意思
“粢醍在堂,澄酒在下”是一个典故,出自《论语》中的一则故事。
这句话是孔子在一次拜访鲁国大夫公叔文子时所说的。公叔文子热情地招待孔子,将最好的酒和食物都摆放在上堂,而孔子却将自己放在下堂。公叔文子不解,问孔子为什么不坐到上堂去,孔子回答说:“粢醍在堂,澄酒在下。”意思是:粗糙的酒食应该放在堂上,高质量的酒应该放在底下,这样才能表示主人的慷慨和尊重。
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对礼仪和待客之道的看法。在当时的社会中,主人应该将最好的东西留给客人,以表示礼貌和尊重。而孔子则认为,主人应该将最好的东西放在下堂,以表示对客人的关怀和慷慨。这个故事也表明了孔子对待人接物的态度,认为待人接物应该注重实质,而不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