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人情之理的代表人物

人情之理的代表人物

人情之理的代表人物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要想获得成功光靠自己一人是很难的。正面的说法有一个好汉三个帮,反面的说法有猛虎难敌群狼。

为了能笼络他人,有人动之以情,有人则用利益诱惑。而世人皆认为,用情去留人方能长久,而这也是最难的,因为这当中对人情商的要求是很高的,同时还要通晓人性。

中国上下五千多年,在整个历史的记载中,最多的就是对人性的分析,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的描述就是尔虞我诈,工于心计。而笼络人心的故事会出现在历史记载的每个角落。说得直白些就是做人情,说到做人情我认为以下两位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代表人物。

第一位刘备

很多人都说刘备会哭,他的江山是哭来的。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因为男人如果轻易的流眼泪会让人感觉懦弱,只是刘备很能把握时机,能让对方不仅不反感,相反会被自己的行为所感染。

刘备为了取得赵云的信任,对他的待遇非常好,还跟他睡在同一张床上,以表示对他的无条件的信任。在这件事情上感动了赵云,让赵云相信刘备是真正的珍惜自己的才干的,于是就非常忠心地为刘备效命了。

长坂坡之战,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儿子七进七出,差点把命给丢了。当赵云浑身是血地站在刘备面前,并且从怀里托出还在熟睡中的阿斗也就是刘禅的时候。谁知刘备不仅没高兴,反而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掷之于地。并说你这黄牙孺子险些折损了我一员上将,我要你何用。见此情景的赵云,眼泪直流。并说:“我赵云就是肝脑涂地也不能报主公的知遇之恩。”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人长期没有施展的机会,突然获得上级的赏识并给与机会的时候,这种人的忠诚度是很高的。这个故事将刘备的超高情商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位李世民

李世民之所以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就是因为心胸、胸怀、气度,不愧是一代明君。他手下猛将如云,以前都是跟别人的,后面都跟了他。李世民的高情商毋庸置疑。

贞观六年,李世民亲自理狱,最后确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该处死刑。但李世民起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乡归家,要他们明年秋天再来执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李世民于是下令特赦他们。

这世上有什么能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但李世民居然能让这些死囚在一年后甘心赴死,可以说历史上很难能再找到这么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