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孔子的礼和仁深度解析

孔子的礼和仁深度解析

孔子的礼和仁深度解析

孔子的“礼”其实是外在表现,他主张的“仁”才是内在德性,是通过“礼”的方式表现出来。做好礼的前提是先成仁,待人真诚宽厚,成为品格高尚的人;有了仁的之后,自然会由内而发的去守礼。有人肯定会说,没做到仁也可以守礼啊。确实是这样,但虽然守礼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只是流于外在形式或习惯的话,虽然外人不会感到什么,但对于行礼的个人来说,也不会感到身心愉悦,反而会心生怨怼,这不是良性发展的状态。

所以,礼的背后是仁。先要做到“以仁为本”。仁的本义是对人友善、相亲。具体的表现有几个方面。第一层,仁者,爱人。爱人指爱世人,关心同情他人,要求人们的爱不仅局限于对自己的亲友,还要惠及到旁人。只有心存仁爱,才能做到与人为善,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互尊、互助,和谐相处。

第二层,克己复礼,为仁。也就是说,克制自己的不正当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这样才会不因心存贪念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故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为:“富与贵,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以正当手段得到,君子不会去享受。贫与贱,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以正当手段去除,君子也不会去享受。”

第三层,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意思是,平时生活容貌态度端正规矩,工作严肃认真,为人忠心诚意。如果说上面两层分别是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要求,第三层就是总结了仁者对待生活、工作、他人的要求,做到内外相宜,表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