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为民而行岂不乐乎出处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492篇。其中,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涵盖了哲学、伦理、政治、教育、历史、文学等方面。
《宪问》篇是《论语》的第四篇,主要内容是记录孔子对春秋时期一些政治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以及对弟子们的谈话,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和处世哲学。
根据上下文,“君子为民而行岂不乐乎”这一句是孔子称赞一个人(指“若人”)具有高尚品德和为人民利益而努力的行为,认为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因此,可以理解为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即君子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努力奋斗,这会带来快乐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