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古代鸣锣开道喊什么

古代鸣锣开道喊什么

古代鸣锣开道喊什么

清代以前是不喊的,到了清代官员出行才喊的。

州.县官上街,喊“君子不重则不威”。

道.府官上街,喊“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

提督.巡抚上街,喊“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都统以上官员上街,喊:“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13个字

州.县官上街,仪仗鸣锣七下,谓之\"打七棒锣\"。意思是\"军民人等齐闪开\";同时,仪仗士卒还要叫7个字了,这7个字是:“君子不重则不威”,这同样有很深的讲究,因为县令他们接触百姓最多,最经常,如果要想有威信,那就必须自重自持,在各方面从严要求自己。

道.府官上街,打九棒锣,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鸣锣9下,喊“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也是强调认真和诚信,同时要求广爱民众,亲近百姓。

提督.巡抚上街,打十一棒锣,意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喊“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需要辩证处理和把握的要求,不能走极端。

都统以上官员上街,打十三棒锣,意思是\"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边敲边喊:“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13个字。强调这种省部级官员的为官宗旨,应当是办事认真、讲求诚信,节约用度,爱护百姓,安排劳役不能耽误农时或者选择适当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