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国时期,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主张唯才是举,以才为先。他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下了一道《求贤令》。
他希望在他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在后来的公元214年和217年,曹操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
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没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
因此,从曹操的用人方针上来看,他更注重的是\"举才\",即唯才是举,以才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