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有首阳之饿说明人性什么
伯夷叔齐是哥俩,他们是商朝属国孤竹国的王子。这俩人,因继承王位之事相互谦让,相继逃到孤竹国之外。后来听闻周文王,善待黎民,所以就往西岐而去。刚走到半道,文王去世,武王继位,准备伐纣。伯夷叔齐对周武王说:您的父亲尸骨未寒,您不好好安葬父亲,就大动干戈,就准备以臣犯上,您的孝道和仁道何在?周武王左右准备动武驱逐这两人,姜太公说:“此义人也”,遂派人这两人架走。武王伐纣,一统华夏后,天下都臣服于周。伯夷叔齐以此为耻,“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孔子老人家对此评价说,他们二人“求仁得仁”。
讲完故事,我们来说说伯夷叔齐精神到底追求什么呢?如果还原到当时的话,伯夷叔齐是对自己信念的坚守,是对“仁”的信念的坚守。事情过了几千年,对此评论多如牛毛。有的人批评伯夷叔齐之时,说他们愚忠;有的人说这俩人都是书智力障碍者,说他们迂腐不化;有的人说,这俩人情商太低,不懂得变通。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以孔子为代表,对此比较推崇。这也符合儒家思想“我欲仁,则仁至矣”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