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不知何去处
下一句是“桃花依旧笑春风”。r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意思是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r
出自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r
原文:r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r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r
译文:r
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r
创作背景r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r
后世影响r
此诗及其本事很有传奇色彩,欧阳予倩先生曾就这个故事写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r
这首诗流传甚广,而且在以后的诗词中也累见其痕迹。比如宋代晏几道《御街行》:“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是说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r
再如宋代袁去华《瑞鹤仙》:“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是说纵然我保存着她的香料和明镜,可如今又有何用?等待他年重到那里,人面桃花是否依旧,实在难以肯定。)r
从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r
后来人们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r
诗词典故r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七十四讲述了一位名叫崔护的少年,资质甚美可是孤寂寡合。某一年的清明时节,崔护肚子来到城南郊外,看到一处花木葱翠的庭院,占地一亩却寂若无人。崔护叩门良久,有一少女娇艳的容貌在门缝中若隐若现,简单的对话值周,崔护以“寻春独行,酒渴求饮”的理由进入院内。r
崔护饮水期间,少女斜倚着一颗盛开着桃花的小树,“妖姿媚态,绰有余妍”。两人四目相视,久而久之。崔护告辞离去时,少女送至门口。此后的日子里,崔护度日如年,时刻思念着少女的容颜。r
到了第二年的请明日,崔护终于再次起身前往城南,来到庭院门外,看到花木和门院还是去年的模样,只是人去院空,门上一把大锁显得冰凉和无情。崔护在伤感和叹息里,将一首小诗题在门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印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r
又过了数日,偶然到了城南,便又去寻那女子。听到门内有哭声,叩门询问时,一位老父走出来说:“你是崔护吗?”答道:“正是。”老父又哭着说:“是您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又惊又怕,不知该怎样回答。r
老父说:“我女儿已经成年,能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以来,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迟迟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终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这不是您害死她的吗?”r
说完又扶着崔护大哭。崔护也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女儿睁开了眼睛。过了半天,便复活了。老父大为惊喜,便将儿女许给了崔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