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二十三条中,「行必果,行不果则捐」是前后两句的论述,而「行必果」是后一句的描述。 完整的这一段话是:“父母教,顺之者生,逆之者死。言...
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
春秋战国《论语.学而》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表达了中国人对先祖先贤、对逝去亲人的崇敬与缅怀,这也是清明节核心精神的体现。 慎重对待父母...
意思是: 出自《论语•为政》。 原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当今人们对于孝的理解,以为能供养父母就行了。而狗和马...
意思是: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奉养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要饲养。 原文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
在为政篇里面是怎么谈孝的: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句话就是说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那种忧愁、担心,多么深刻,你要去体会这种心境。所谓...
孔子的孝悌观重视血缘亲情之爱,维护了血缘宗法家庭的稳定。他把父母由生到死的过程与孝悌观结合,突出了亲人之爱与人性的和谐。 (一)追孝 孔子倡导对祖先...
出自《论语》: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意思是: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