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公孙”的文章 - 第42页
  • 带宗芬的诗句

    带宗芬的诗句

    关于带宗和芬两字的诗句有: 1、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出自唐代郑畋的《马嵬坡》 2、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出自宋代释仲殊的《京口...

    12-31 152 891 文章列表
  • 园野芬芳诗词

    园野芬芳诗词

    关于园野芬芳诗词有: 1、清露夏天晓,荒园野气通。 出自唐代韦应物《南园》 2、明年臂痛应全愈,移遍东园野木阴。 出自明代袁凯《浦上木芙蓉盛开约黄鹤山人...

    12-31 722 671 文章列表
  • 厌恶然后赶忙离开的成语

    厌恶然后赶忙离开的成语

    答案是避之若浼。 【成语】: 避之若浼 【拼音】: bì zhī ruò měi 【解释】: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

    12-31 334 876 文章列表
  • 悻悻然是什么意思

    悻悻然是什么意思

    意思:形容怨恨失意的样子;也用来形容刚愎傲慢的样子。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12-31 436 77 文章列表
  • 文言文“诸”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诸”的意思是什么

    “诸”在文言文中有这些意思: 1、形容词,众;各个。如“诸位”(各位) 2、代词,相当于“之”(它)。如《孟子·公孙丑》:“王如改诸,则心反予。”“改诸”就是“改...

    12-31 656 6 文章列表
  • 不识有诸的诸什么意思

    不识有诸的诸什么意思

    “诸”在文言文中有这些意思: 1、形容词,众;各个。如“诸位”(各位) 2、代词,相当于“之”(它)。如《孟子·公孙丑》:“王如改诸,则心反予。”“改诸”就是“改...

    12-31 818 746 文章列表
  • 唯恐避之不及是出自哪里

    唯恐避之不及是出自哪里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12-31 437 383 文章列表
  • 孟子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原文译文是什么

    孟子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原文译文是什么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

    12-31 208 118 文章列表
  • 悻悻然离去是什么意思

    悻悻然离去是什么意思

    悻悻然离去,就是带着恨意离开。    悻悻然,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公孙丑•下》。原文节选: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

    12-31 658 452 文章列表
  • 避之不及出处

    避之不及出处

    避之不及的意思: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 赵岐注:“与乡...

    12-31 704 813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