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云傍马头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云傍马头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云傍马头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李白有一首诗,也算广为人知,说名字大家都知道,却又印象不那么深。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首诗很难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李白的笔下。李白是谁,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羁狂士形象,这是大家最喜欢的李白,也是大家潜意识里最认可的古代文人的形象。

但是这首诗不是这样,这首诗甚至不像是李白写的,这和李白一贯的风格稍许有些偏差。我们见说李白诗句,信手拈来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甚至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但是我们很少说起《送友人入蜀》中的某句。其实这首诗并不冷门,高中的拓展阅读或者诗词理解应该都出过相关的题。但是这首诗“火”不起来,因为这首诗不够“李白”。

要说技巧,这首诗甚至比李白任何一首律诗都要更工,这是最正宗的五言律诗。但是太工反而失却了李白的那种狂放仙气,太工的直接后果就是,这首诗没有出两句家喻户晓的诗。

但是这首诗失败吗

我觉得这是李白所有诗作中,最为真挚感人的一首。

首联以“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开头,朴实无华,只陈说了客观上蜀道之难。而这首诗的蜀道之难与《蜀道难》的蜀道之难相去甚远,后者的蜀道之难气势磅礴奔放,大有仙人难渡之意。而此诗中,李白没有去夸大其词,只是很平淡很真挚地写蜀道之崎岖。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这般描写,竟不似人间景象。颔联是全诗中相对来说比较具有李白特色的,但是还是缺少了李白与生俱来的那种仙气与飘逸,而多了几分厚重,更像是在娓娓阐述蜀道的险峻,更切合实际。

这三联,极写蜀道之难与途中之景,与主题送友人入蜀没有直接关系,且没有出现任何与友人相关之词。但是,这三联铺陈了一种无奈与厚重的氛围。

最后承接这种氛围的是什么呢?是

“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

这两句,体味个中辛酸,简直令人泪湿眼眶。

以景入情的处理方式非常常见,李白也经常使用,但这首诗十分与众不同。以往写分别,李白用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直抒胸臆的大胆告白,用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样的洒然而去的背影。这些诗句所表现的是李白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但其表现友谊的方式都是具有李白特色,比较豪迈、狂放的。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说的是诗人劝说友人,此去沉浮早已注定,便不必再去问擅长占卜的君平。蜀道难,交通闭塞,走过这蜀道也就意味着友人是被贬之身左迁至此。李白必然也知道,友人性格好强,不甘心屈居于蜀地,但正是因为李白出于对友人的了解,生怕友人会因为不甘心而郁郁寡欢甚至犯下更大的错误,所以他劝说友人“不必问君平”。而且这种劝说是十分委婉的,是藏匿于文字之中的,这种委婉曲折的表现方式李白很少使用。

此时的李白,不是一个名震天下的诗人,不是一个狂放不羁的谪仙,而只是某一个人的友人,他放下了所有的狂放,一改之前的洒脱,娓娓劝说友人、担心友人,这是一个最真实的李白,是一个最感人的李白。

这首诗的尾联并不十分有名,但是毫无疑问这是整首诗的关键,这是整首诗感情的升华。

每次读到尾联,我都因诗中所溢出的委婉而无比深切的劝说潸然泪下,我也知道,我喜欢这样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