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处囊中意思是什么
锥处囊中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锥处囊中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锥处囊中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锥处囊中意为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该成语比喻有才智的人总是会显露头角,不会长久被埋没的。同时,锥处囊中在句中多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锥处囊中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后据此总结出成语“锥处囊中”。
锥处囊中成语典故
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求救。平原君临行,物色二十个人一起前往,可是物色来物色去,只十九个人,还缺一人。这时,门下有个名叫毛遂的,来到平原君面前自我推荐道:“听说您将带领门下食客二十个人,前往楚国,联合抗秦,现在还缺一人,不妨让我毛遂加入你们行列,一起出行,不就凑足二十个人了吗?”
平原君见毛遂自荐,问道:“先生处在我赵胜门下几年了?”
毛遂说道:“我毛遂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听后不加思索道:“我听说贤士处世,譬如锥在袋里,马上就可看到锥尖破囊而出。现在你先生在我这里已经长达三年,并没听说谁提到你有本事,这已经足够说明先生才华平庸,并无特长。我看你还是留下来吧。”
毛遂见平原君不以为意,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再次自我推荐道:“那就让我现在就处在囊中吧,要是让我早早处在囊里,怕早就颖脱而出了,不仅仅只是看到露出一点锥尖啊!”
平原君看毛遂口出大言,非常自信,就不再反对,让他充了个数,凑满二十个人。其他十九个人见毛遂如此表现,都用眼睛彼此看看,心里感到好笑,但却没人出来反对。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讨论合纵抗秦的事,一直谈到中午,还决定不下来。毛遂等在外面感到如此拉锯,岂能成事,于是一直冲到平原君和楚王面前,按剑面对楚王,咄咄逼人,给楚王分析利害。楚王在毛遂开导与施硬双管齐下面前,顿时有所感悟,结果很快和赵国订下合纵之约。
事后,毛遂对同行的十九个人说:“你们碌碌无为,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这时才感到自己不善于看人,由衷地赞佩毛遂道:“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大吕还重。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我赵胜今后再也不敢说会看人了。”于是提升毛遂为上客。
锥处囊中成语寓意
毛遂在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他的作为为后人立下了良好的榜样。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尤其当前商品大潮,国家发展,正是用人之际。这就要求在下位的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两相促进,就更加能够人尽其用,野无遗贤了。然而无论如何,平时可千万别忘了在各方面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否则事到临头,是要荐也荐不起来,要脱也脱不出来的。
锥处囊中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锥处囊中在句中多作宾语、定语,含褒义。该成语比喻有才智的人总是会显露头角,不会长久被埋没的。
运用示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夫贤士处世,譬如锥之处于囊中,其颖立露。”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四:“此吾锥处囊中,脱颖而出之时世。”
《徐霞客游记》:自柳州府西北,两岸山土石间出,土山迤逦间...此则如锥处囊中,犹觉有脱颖之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