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御风而行这件事是真的吗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列子御风而行,讲的并不是一个神仙飞来飞去的事,而是一个天文学和历法现象。上古时期,会把掌握天道的人,和日月星宿叠合在一起;也会把人间的天子,和天上的昊天上帝叠合在一起。圣人行天道于世,百姓见圣人神灵,便以为是神人。r 在中国文化里,神是指天地造化之良能。而不是现在流俗所谓的那种无所不能的神,这种所谓的淫祀之鬼神,在中国文化里被称之为妖怪,而不称为神。尤其是我们现在人崇拜的胡鬼戎神,就更是腥臊不堪的妖怪了。r 在上古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和神是混淆不清的。天地有造化万物之良能,为天帝之神。圣人知天道,而造化天下,百姓便认为,这样的人也是神,和主宰天地的上帝,是一样的具有造化之良能的神。古书里面讲的圣王登天,并不是飞到天上去,而是指他掌握了天道,知道什么时候下雨,知道节气变化。百姓认为,这就是登天。直到五帝之一的颛顼时期,颛顼绝地天通,神和人才得以泾渭分明,神是神,人是人。r 颛顼为什么要绝地天通呢?因为那时候,掌握天文历法的人太多了,导致历法不够统一,以至于天下大乱。所以,颛顼绝地天通,实际上并不是神话,也不是志怪传说,是为了禁止老百姓往天上飞。而是国家要垄断天文历法的知识和道术。这些都是天文学事件。r 在逍遥游篇的后面,藐姑射之山神人,也是类似的天文学描述。到后面我们再讲。在本句里面,列子的形象,和月亮叠合在了一起。r 泠然善也,泠然,月亮阴冷之意。善也,是说列子掌握了以月球的运行规律来定历法的道术。善,并不是说列子飞行的姿势好看,也不是说列子是个飞行技术娴熟的人。在道家中,善通常都是指合乎天伦,掌握天道。r 旬有五日而后反。这句是对太阴历的具体描述,一个朔望月周期为29.5天。旬有五日而返,是半个月十五天后回归。月球的圆缺变化,从朔到望,是朔望月的前半月;从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后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的一个月。r 在古代的传说中,列子御风而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庄子的这个版本,飞十五天而返。还有一个是祖冲之说记叙下来的另一个传说版本,列子御风而行飞半年而返,从春分飞到秋分。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太阳历的回归年的半年。古代类似的传说很多,多数都是天文现象,而不是志怪现象。再比如,夸父逐日和后羿射日,都是太阳历的天文现象。后人只当成了志怪故事去读,而完全没有发现,他们其实都是天文学现象。r 蜩、学鸠和斥鴳,只知有物,而不知有天。所以他们只能理解小知小术。这样的人用小知小术治国,一定是国家的灾难。而宋荣子这样的人,虽知物之小却不知天之大,更不知天道之理。对于天文历法这些天道之理,宋荣子是完全不懂的。虽知有天,而不知天道,显然是不可以治天下的。所以宋荣子犹有未树也。进一步,庄子以列子御风而行写了篇寓言,来阐述天道之理。r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像列子这样掌握天道的人,用历法确立农时,指导百姓进行农事生产,这样对于天下百姓来说,致福,是天道之功,人可以利用天道,而主宰人间的福祸,这是确定的事情。而那些不能掌握天道的人,他们对福祸是什么来主宰的,如何来趋福避祸,完全没有认知。于是,他们只能靠淫祀求福,靠方术致福。这样各种各样歪门邪道的致福之术,在庄子看来,就是数数然的样子。而列子这样的神人,以天道致福,所以他未数数然也。r ---来自至“至道学宫”白云先生解《庄子》逍遥游篇(三)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