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力服人的出处是什么
“以力服人”的出处是孟子,意思是用武力征服别人,但这种征服只是表面上的,因为对方并不是心服口服。举个例子,假设你和朋友打赌,你用拳头赢了他,他可能表面上认输,但心里未必服气。这就是“以力服人”的典型情况。而“以德服人”呢?就像孔子的弟子们,他们发自内心地敬佩孔子,因为孔子的道德和智慧征服了他们。这是真正的心悦诚服。
然而,很多人在讨论问题时,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比如在网上,有些人不讨论问题本身,而是攻击对方的人格,这是非常低级的做法。就像在辩论赛中,选手们应该争论观点,而不是人身攻击。这才是真正的“以理服人”。所以,下次在讨论问题时,不妨先想想:我是想用武力征服对方,还是用道理说服对方?
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为政,以力服人者,恶道也;以力假仁者,霸道也;以德服人者,王道也。为人,以力服人者,暴力分子也;以力假仁者,伪君子也;以德服人者,圣贤君子也。
以德服人,表现于思想领域,就是尊道重理,以理服人。不少学者乃至儒家学者,动辄将思想之争变成人身攻击,问题讨论、观点争鸣时,把批评的矛头转向对方的人格、动机、态度以及地位或处境等,或以此当作理由和证据去驳斥对方的论点,或以此证明自己的正确,都有违以理服人的原则,都属于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