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四箴诗释义

四箴诗释义

四箴诗释义

四箴诗

程颐

“视箴: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听箴: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言箴: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动箴: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厉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箴,是规劝、告诫的话。程颐根据孔子的话写了四箴诗,从视、听、言、动方面对孔子的话进行阐释,也为人们提出了视听言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天,程颐给学生讲自己写的四箴诗。他先把四箴诗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抄了下来。

程颐见学生抄完了,便问:“诸位对这《四箴》理解否?”他见大家面露困惑,便说:“我给诸位讲一讲我作《四箴》的用意吧!当年颜渊问孔子克己复礼的细目,也就是具体方法是什么。孔子答曰:\'要做到克己复礼,就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理解,这四个方面对一个人修身有很大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从一个人的内心到外表,从外表到内心都讲到了,修养好内心,就能应对外物,就能在社会上处好事;反之,把握好处事的原则也能涵养内心。颜渊照孔子的话行事,而成为圣人。诸位若要成为圣人,宜服膺而勿失也,我也是时时以自警、自勉。”

一个儒生小声说:“我辈是凡人,能成为圣人?”

程颐说:“人人皆可为圣人,圣人非生而知之者,在于后来学习的呀。”另一个儒生说:“孔圣人不是说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吗?”

程颐摇了摇头说:“圣人的话要细加体会,难道上智与下愚就不会变化吗?诸位今日不是圣贤,就永远不是圣贤吗?”

有个学生说:“先生,如何做到这《四箴》?”

程颐说:“人心本来是澄明如水的,是社会的污浊污染了。而要保持心的纯洁,就要做到非礼勿视,制于外,安其内,就是要制止外物的侵袭,就能使内心纯洁;从人的本性上来说,人是有善良的品性的,但由于被物欲所侵扰,往往使好的品性失去。要保持好的品性,就要非礼勿听,对以物欲诱惑的话,做到不听,不动心,定心性;人心之所以被物欲所动,是由于话语引发的。对于不合道义之事,要非礼勿言,非礼不道,这样就能保持内心的安静、专一;聪明的哲人是懂得事物的玄机和奥妙的,要明白顺理行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