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董仲舒”的文章 - 第6页
  • 三纲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三纲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三纲最早提出的是西汉董仲舒。“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这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

    12-31 46 222 文章列表
  • 五纲六常是谁说的

    五纲六常是谁说的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

    12-31 852 367 文章列表
  • 为人准则的作用

    为人准则的作用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

    12-31 140 217 文章列表
  • 同意与赞同的区别

    同意与赞同的区别

    同意:指和某人想法相似,意见统一。 赞同:指赞许认同。具体来说,同意只是对事物式意见的肯定,单纯的意思表达,没有含情感因素。而赞同的内涵更丰富。除...

    12-31 193 974 文章列表
  • 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等为人处事标准的是谁

    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等为人处事标准的是谁

    董仲舒还是孔子?是董仲舒。 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

    12-31 395 410 文章列表
  • 子道方成是什么意思

    子道方成是什么意思

    孩子对父母应遵守的规则,行为规范已经形成。子 道的解释 子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史记·五帝本纪》:“ 舜 父 瞽叟 顽,母嚚,弟 象 傲,皆欲杀 舜 。...

    12-31 407 138 文章列表
  • 仁义充塞的意思

    仁义充塞的意思

    堵塞。 《孟子·滕文公下》:“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聚众》:“观者车马...

    12-31 960 403 文章列表
  • 独乐园七咏原文

    独乐园七咏原文

    读书堂: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钓鱼庵:吾爱严子陵,羊裘钓石濑。万乘虽故...

    12-31 406 785 文章列表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哪个典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运用哪个典故

    这两句诗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典出: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这句话本意是说...

    12-31 18 829 文章列表
  • 倡导以久次相授业的是谁

    倡导以久次相授业的是谁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12-31 299 574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