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儒家”的文章 - 第5页
  • 貌合神离的出处

    貌合神离的出处

    “貌合神离”一词出自于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子张》篇。在这个篇章中,孔子对弟子子张进行教导时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

    12-31 266 150 文章列表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爱”和“礼治”,强调“德治”,即以道德和行为来规范社会秩序。他注重“...

    12-31 112 710 文章列表
  • 儒家认为生命目标

    儒家认为生命目标

    儒家主张尊重和敬畏自然的生命。儒家对生命的爱护首先是源于行孝尽孝。孝是百善之首,而最基本的孝道就是尊重父母、呵护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论语·乡党》...

    12-31 917 17 文章列表
  • 世子当积极用世什么意思

    世子当积极用世什么意思

    积极很简单都明白,用世就是服务社会,从政,经商,慈善都可以说是用世,这是针对以前一些知识分子退隐山林说的 用世,汉语词汇,拼音yòng shì,释义是历世...

    12-31 577 335 文章列表
  • 不知耻而勇战者必败什么意思

    不知耻而勇战者必败什么意思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己错就最终到学习礼仪的时候了。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

    12-31 997 694 文章列表
  • 两大历史学派

    两大历史学派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学派曾经直接的参与过中国的国家管理。 李悝 老大是“法家学派”。它至少主宰了战国时代七个大国的国家思想,其著名人物是春秋战国交替时...

    12-31 520 907 文章列表
  • 君子与共和而不同

    君子与共和而不同

    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意思是指有德行有志向的人能与大家和睦共处、相互包容,但是有自己不同大众的理想和智慧。“美美与共”源自是儒家经典句子:“美美与...

    12-31 308 928 文章列表
  • 仲尼之徒,无道桓之事者反映了什么思想

    仲尼之徒,无道桓之事者反映了什么思想

    反映了儒家反对“霸道”的思想。 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诸侯,...

    12-31 193 208 文章列表
  •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什么意思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祸乱的开端。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

    12-31 58 150 文章列表
  • 庄子治国名言

    庄子治国名言

    庄子的治国之道 庄子反对儒家的以仁义治国和法家的以刑罚治国。 庄子认为儒家的仁义礼乐违背人性,会使百姓“失其朴”。 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

    12-31 417 904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