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朱熹《论语集注》解释:“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
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 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的越明白,理解的越透彻那么行动起来就越坚定不移,行动的越是坚定不移,那么对事情的理解和认识就会更深更透彻。 出自:朱熹《朱子语...
兄为弟纲不属于三纲。 关于三纲的涵义,朱熹指出,“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之中,“父为子纲”是基础,而它所要求的社会规范就是孝敬,...
丹青溢彩 翰墨飘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
朱熹的学习方法是:循序渐进法。循序渐进法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出的基本读书方法。循序渐进,朱熹作了详尽的解释: 以两本书而言, ...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意思是: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出自南宋朱熹的《读书之要》。 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
心既到矣的意思相当于“了”。 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原句是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白话译文是: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