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指的是哪五种调料
“五香”,通常指烹调食物所用茴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等五种主要香料,即芒香类调味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香料的前世今生。
花椒
又名川椒、红椒、蜀椒,中国人使用花椒的历史非常悠久,诗经《周颂·载芟》中曰:“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意思是说:“酒食之芬芳,是邦家的荣耀;而椒酒馨香,能使人们平安长寿。”可见在周朝的时候,国人就已经在食用花椒。
除了作为食物之外,花椒因为香气辛烈,还曾一度被当作祭祀神灵的贡品,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能使用。此外,花椒性辛温热,有理气和胃,驱除邪秽的作用,用花椒建造的宫殿被称为椒房,在汉代被大量使用,作为皇后和妃嫔的居所。
茴香
别称浑香,怀香,区别于八角茴香,又被称为小茴香,是茴香本香,多年生草本,全株具有特殊的香味。《本草》中记载:“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回香。”原生地位于地中海区域,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
关于茴香和八角的名字之争,在本草中早有定论:“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别,但气味同耳。北人得之,咀嚼荐酒。”
八角
因为和小茴香气味相近,八角也被称为八角茴香,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香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肉食的烹煮、腌制,也可直接加工成五香调味料粉。
根据记载,国人使用八角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宋代的《岭外代答》中曾写到:“八角茴香,出左右江蛮峒中,质类翘,尖角八出,不类茴香,而气味酷似,但辛烈,只可合汤,不可入药,中州士大夫以为荐酒,咀嚼少许,甚是芳香。”说明当时八角仅作为一种香料使用,并不能入药。
而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溪峒中有之,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异,但气味同耳,治膀胱冷气肿痛,杀鱼肉毒”。说明这个时候,八角的药用价值已经被发掘出来。
桂皮
学名柴桂,又称香桂,选树干径达15厘米以上的桂树(过嫩则质量差,不宜砍伐),将树干锯成50厘米长的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