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释义:人生在世...
原题有误,应为“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见老子《道德经》第七篇)意思是,所以圣人把自己的个人意志退在民众...
王雪莲老师以老子、庄子思想和《道德经》为出发点,提出:道是指客观事物运行的规律,德是指人对待事物本质时所变现出来的德性。道莫大于无为,而顺其规律就...
不出于户而知天下《道德经·不出户,知天下》主要指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得知事态发展的变化。《吕氏春秋·重言》:“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詹何、田子方...
案无积卷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里面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
意思是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原文出自于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